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 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今年以來,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加快推進綠色生態農業發展,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并舉,強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控與治理,推動農村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農業綠色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精、調、改、替”推進農藥化肥減量增效。精,就是精準施肥用藥。根據土壤條件和作物產量潛力,科學制定施肥指導意見。推行測土配方施肥,今年推廣測土配方施肥68.6萬畝,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到96%以上。加強病蟲疫情田間監測,開展主要農作物常發病蟲害監測預警,準確掌握病蟲害發生規律,指導農民科學防治。調,就是調整化肥農藥結構。推廣應用配方肥、緩釋肥、大量元素水溶肥等新型高效肥料以及低毒低殘留農藥,引導化肥農藥產品優化升級。改,就是改進施肥用藥方式。示范推廣應用水肥一體化、側深施肥、種肥同播等技術,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2.5萬畝,肥料利用率提高到40.15%。全面推進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飛防作業20萬畝次以上,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5%,農藥利用率達到41.2%。替,就是替代化學肥料和農藥。通過增施農家肥、秸稈還田、綠肥還田,采用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采用農業控制、物理誘殺以及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替代農藥,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41.3%。
二是管用并重促進廢舊農膜回收。加強市場監管,結合春季農資市場專項整治,開展專項檢查,對生產、銷售、使用0.01毫米以下超薄農膜等違法行為加大查處力度,從源頭上控制不合格農膜。健全回收網絡,全區建立回收站點26個,組織2家農膜回收利用企業簽訂協議、劃定區域、包片回收。建立長效機制,按照不小于1:7(折純)的兌換比例,開展廢舊地膜“以舊換新”,對地膜回收及利用環節“以獎代補”,保障廢舊地膜撿拾收售、加工利用環節合理收益。開展集中整治,加強宣傳發動,動員群眾和鄉村組干部、廢舊農膜回收加工企業開展廢舊農膜撿拾收交活動,有效改善全區農業環境面貌。加強工作督查,抽調專人對廢舊農膜回收工作專項督查,確保應收盡收。今年全區農膜使用量7644噸,截至目前回收廢舊農膜6171噸,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率達到80.7%。
三是疏堵結合促進尾菜處理利用。厘清防治責任,堅持政府主導、屬地管理,建立“誰生產、誰處理,誰污染、誰治理”的污染防治機制。加強宣傳培訓,編印《肅州區尾菜處理利用技術實用手冊》,充分運用電視、報紙、廣播、網絡、宣傳標語等,推行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積極倡導清潔生產方式。加強技術示范,在總寨鎮西店村千畝蔬菜基地和總寨戈壁農業產業園建立省級尾菜處理利用示范區,示范推廣尾菜直接還田、行間還田、堆漚肥等技術。以蔬菜倉儲流通企業、批發市場為重點,依托有機肥廠、基質加工廠,開展尾菜集中處理利用試點示范。開展專項治理,加強蔬菜生產、流通和消費等各環節監管,推動實現尾菜肥料化、飼料化等資源化利用。
四是標本兼治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實行網格化監管,區級成立秸稈綜合利用及禁燒工作領導小組,鄉鎮專人負責工作督查落實,各村安排專人負責監管、組織清理,構筑區包鎮、鎮包村、村包組、組包戶的責任網絡體系,把禁燒的責任落實到每一個地塊、每一個農戶。堅持防范為先,對城郊結合部、農業生產區、區鄉公路、鎮村主干路等地實行重點監控,及時消除焚燒苗頭。引導秸稈綜合利用,推廣秸稈“五料化”利用技術,引導農戶實施秸稈腐熟還田,發展秸稈養畜、秸稈沼氣等,提升秸稈綜合利用水平。強化宣傳引導,廣泛開展秸稈禁燒及資源化利用宣傳,切實增強農民的法制觀念和環保意識。截至目前,全區秸稈綜合利用率87.3%。